時間: 2016-10-10 09:44:55 來源: 恒高官方網站
語文是母語學科,在大家的心里對她的感覺卻是“既熟悉又陌生”,這樣一種特殊的距離感讓很多孩子甚至家長都認為:提高語文成績簡直太難,補語文很浪費時間。
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和發生在學生身上的故事,我們來聊聊如何接近這位“熟悉的陌生人”。
去年,一位小升初不久的學生家長特地找到我,她說孩子很愛閱讀,但不知為何上了初中之后閱讀理解總是做不好,得分很低。
這就是語文學習的誤區之一:愛閱讀=閱讀理解很好!這其實是邏輯不通的,愛閱讀當然是一個前提條件,一個看見文字就頭腦發昏的孩子那肯定是沒有得到過很好的閱讀體驗。興趣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關鍵在修行的方法上,愛閱讀的你是否會閱讀呢?
后來通過和孩子的聊天發現她確實讀過很多書,但她只能復述出一些精彩的情節片段,當我問到這些精彩片段為何能打動她時,她考慮良久,說被主人公的某種精神感動。
大家非常熟悉這樣的閱讀套路: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主人公怎樣的精神。但這套路之后太多的細節被掩蓋,比如:故事的背景,主人公的精神又是通過什么方式表現出來的,為什么這種方式能讓你影響深刻,故事投射在你心里的除了感動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聯想。。。
這些被讀者忽略的細節往往才是考試的重點,我們不僅僅是去了解一個故事,更多的是要了解作者寫好這個故事的經驗,掌握到了作者的寫作技巧才能讓你得分,畢竟閱讀理解不是比賽閱讀速度而是比拼在“理解”上。
閱讀是大家熟悉的一個動作而已,而理解于很多人而言是陌生的,是尚待開發的。清楚這一點之后,我帶著這個孩子每次都仔細分析兩篇記敘文,期末她的成績大幅提高到了85分,家長很開心的向我報喜。愛閱讀到會閱讀是有一段距離,很多人看不到這段路,其實走上來就會發現是條捷徑。
如此的誤區還有很多,比如:說話多就是善于表達、學寫作文就是要多買些作文書等等。這些誤區都是大家平常耳熟能詳的語文“學習之道”。
語文的學習確實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具體在考試中我們首先是要了解他考什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我們博大精深的母語文化中遨游固然瀟灑,但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的得當的方法是很難游到彼岸的。